close
藝術收藏+設計1月2017第112期 暢銷雜誌2017
商品訊息功能
收藏,因歲月積累而常新
阿根廷作家波赫士(Jorge Luis Borges)在著作《歧路花園》(The Garden of Forking Paths)中,自哲理論辨、荒謬奇想間拓展了一道道的思維岔路,引人在他提出的謎題間流連忘返,故事中的主角如此勾勒著一座消失的迷宮:「我想像它在一座祕密的山峰之上,完好無損地存留於世間;我想像它被稻田覆蓋,或沉沒於海底;我想像它廣闊無際,不僅有八角涼亭與通幽曲徑,內裡還有著諸多河流、領地與王國……。那是一座由迷宮組成的迷宮,一座錯綜複雜、生生不息的迷宮,將過去與未來連結為一。」世間天成的完美,往往在於造物主的一筆演繹,那需要一個無華的場景,方得以上演一場溫柔的邂逅,置身祕密花園,如何用時間的絲弦編製一首組曲,讓人感受光影如梭?如何勾勒出造化的表情,讓人體會創世者的初心,如漣漪般無可意會?
1月專輯「祕密花園」探訪了藝術家們彼此作品結構之間的互喻狀態,展現不同文化視角在物理狀態、美學隱喻變化之間的切換與重疊。他們盡情揮灑那些濃縮在思緒裡的媒材,令一切可能在此試驗,一切夢境在此實現,一切現實在此發生。那人造的景觀、形與色的景深,既是瀰散於時光隧道中的氤氳,也成為你我感知外在世界的移情所在。
若將藝術視為一段生命歷程,藝術作品無疑是這段歷程所留下的實體紀錄,藝術家的意識則是貫穿於這個生命的靈魂。與這段歷程相對應的,是藝術家於現實世界的經歷與感悟。藝術家的創作,多是以某種形式記錄生活景觀或回應其觀感,宋陵採用的方式不是直取,也不全然為臆造,他讓水墨在紙上留下更鋒利的痕跡,讓情感盡可能從畫面褪去,讓生命個體與物件的形態從生命情境轉入一個冰冷靜謐的場域,他以冷漠與疏離感,改變了現實圖像的圖示性與敘事性。
出身名門的油畫家龎均,父親龎薰琹是中國第一代留法油畫家。畫齡超過一甲子的他,以格外敏銳而與眾不同的灰色調,擴寫為畫布上採擷文雅、探拾精微的風采情致,近年於國際拍賣場上備獲矚目,本期《藝術收藏+設計》封面及內頁刊載了龎均近期新作與歷年作品的拍賣紀錄。
出身自京都織染世家的梅原龍三郎,自小生活優渥,赴巴黎習畫深造時,相繼結識雷諾瓦、畢卡索、盧奧與馬諦斯等,他一邊將當時的西方繪畫巨匠逐一納入交友圈,一邊確立自己的創作風格,梅原所收藏的西洋繪畫,對於日本油畫和美術教育有著啟蒙的作用。
具有「暢銷書作家」身分的陶藝家艾德蒙.德瓦爾(Edmund de Waal),應維也納藝術史博物館之邀,策劃以其館藏為主的「夜裡」展時,他以另一個夜裡的夢為開場,引進了一個帶有「珍奇櫃」指涉的意象,延續、註解、框圍著館藏敘事。如果博物館是文明記憶的斷壁殘垣,那麼「夜裡」展就是發生在博物館場景的夢境,不可避免地述說著與過往不相干的故事。當策展者的個人敘事融入博物館的館藏敘事,當未知的不安擾動清明的神智,當文明殘骸釋放少見的力量,「夜裡」展似乎也讓歷史無可遏止地發出一聲驚嘆。藏品各自建立的線索看似毫無關聯,但宏觀而言,作品與物件各自表徵的觀點,莫不彼此傾注,圍繞著時間的巨軸不斷前行,因歲月積累而常新。
商品訊息簡述
藝術收藏+設計1月2017第112期
藝術收藏+設計1月2017第112期 評價
網友滿意度:
不知道你們有沒有看雜誌的習慣
今天要跟你們推薦
藝術收藏+設計1月2017第112期
看雜誌的好處就是可以多吸收最新資訊
各類的雜誌我都會看~
甚至我還會把喜歡的部分剪下來蒐集
推薦你們金石堂購買會比較划算喔!
通常會打折而且滿額免運滿方便的
這本書我自己也有購買~
分享給你們囉!
藝術收藏+設計1月2017第112期
本週台中水晶柱專賣店熱銷商品:
寶島少年2013第50期 ![]() |
月刊 ZENON 1月號2014附年曆 ![]() |
商品訊息功能
:
商品訊息描述:
藝術熱新聞
*旅新萬里情:黃光男的文人藝術/藍騎士展出「The Immovable Feast 盛宴」/「觸動奇積—會動的積木」特展
*印象畫廊展出林俊慧「水 系列」/學學文化創意基金「感動生肖藝術家彩繪」/德鴻畫廊「好朦朧(四)」/蘇格蘭19世紀名畫〈峽谷之王〉撤拍
*佳士得「古典大師及英國繪畫」專拍/蘇富比「無界:當代藝術」專拍
*蘇富比「19及20世紀雕塑」拍賣會/蘇富比「亞洲藝術」/蘇富比「西洋古典油畫晚拍」
*「畢卡索肖像攝影作品展」/秀拉:馬戲開場/英國2016年透納獎得主:海倫.馬丁
*早期印象派:法國畫家巴吉爾作品展/凡爾賽:來自宮殿的寶藏/深圳MOCAPE即將開幕
封面紀事
*畫家、藏家、畫廊、拍賣行◎方毓仁
藝術焦點
*梅原龍三郎和雷諾瓦的「師徒」情誼◎邱馨慧
Secret Garden 祕密花園 專輯扉頁
*東信.花樹研究所──融鑄植物的時間之詩◎周伶芝
*繁忙都市裡的探幽曲徑──首爾美術館「祕密花園」特展◎楊爾寧
*在多層次的平行時空之間──台韓策展人交流展「山茶花─千層酥」◎楊爾寧
當代藝術
*文明的錯位、易位與變形──艾未未對於文化載體的當代新詮◎林純雅
影像美學
*離散的色調──簡談趙德胤實驗短片◎黃以曦
收藏,因歲月積累而常新
阿根廷作家波赫士(Jorge Luis Borges)在著作《歧路花園》(The Garden of Forking Paths)中,自哲理論辨、荒謬奇想間拓展了一道道的思維岔路,引人在他提出的謎題間流連忘返,故事中的主角如此勾勒著一座消失的迷宮:「我想像它在一座祕密的山峰之上,完好無損地存留於世間;我想像它被稻田覆蓋,或沉沒於海底;我想像它廣闊無際,不僅有八角涼亭與通幽曲徑,內裡還有著諸多河流、領地與王國……。那是一座由迷宮組成的迷宮,一座錯綜複雜、生生不息的迷宮,將過去與未來連結為一。」世間天成的完美,往往在於造物主的一筆演繹,那需要一個無華的場景,方得以上演一場溫柔的邂逅,置身祕密花園,如何用時間的絲弦編製一首組曲,讓人感受光影如梭?如何勾勒出造化的表情,讓人體會創世者的初心,如漣漪般無可意會?
1月專輯「祕密花園」探訪了藝術家們彼此作品結構之間的互喻狀態,展現不同文化視角在物理狀態、美學隱喻變化之間的切換與重疊。他們盡情揮灑那些濃縮在思緒裡的媒材,令一切可能在此試驗,一切夢境在此實現,一切現實在此發生。那人造的景觀、形與色的景深,既是瀰散於時光隧道中的氤氳,也成為你我感知外在世界的移情所在。
若將藝術視為一段生命歷程,藝術作品無疑是這段歷程所留下的實體紀錄,藝術家的意識則是貫穿於這個生命的靈魂。與這段歷程相對應的,是藝術家於現實世界的經歷與感悟。藝術家的創作,多是以某種形式記錄生活景觀或回應其觀感,宋陵採用的方式不是直取,也不全然為臆造,他讓水墨在紙上留下更鋒利的痕跡,讓情感盡可能從畫面褪去,讓生命個體與物件的形態從生命情境轉入一個冰冷靜謐的場域,他以冷漠與疏離感,改變了現實圖像的圖示性與敘事性。
出身名門的油畫家龎均,父親龎薰琹是中國第一代留法油畫家。畫齡超過一甲子的他,以格外敏銳而與眾不同的灰色調,擴寫為畫布上採擷文雅、探拾精微的風采情致,近年於國際拍賣場上備獲矚目,本期《藝術收藏+設計》封面及內頁刊載了龎均近期新作與歷年作品的拍賣紀錄。
出身自京都織染世家的梅原龍三郎,自小生活優渥,赴巴黎習畫深造時,相繼結識雷諾瓦、畢卡索、盧奧與馬諦斯等,他一邊將當時的西方繪畫巨匠逐一納入交友圈,一邊確立自己的創作風格,梅原所收藏的西洋繪畫,對於日本油畫和美術教育有著啟蒙的作用。
具有「暢銷書作家」身分的陶藝家艾德蒙.德瓦爾(Edmund de Waal),應維也納藝術史博物館之邀,策劃以其館藏為主的「夜裡」展時,他以另一個夜裡的夢為開場,引進了一個帶有「珍奇櫃」指涉的意象,延續、註解、框圍著館藏敘事。如果博物館是文明記憶的斷壁殘垣,那麼「夜裡」展就是發生在博物館場景的夢境,不可避免地述說著與過往不相干的故事。當策展者的個人敘事融入博物館的館藏敘事,當未知的不安擾動清明的神智,當文明殘骸釋放少見的力量,「夜裡」展似乎也讓歷史無可遏止地發出一聲驚嘆。藏品各自建立的線索看似毫無關聯,但宏觀而言,作品與物件各自表徵的觀點,莫不彼此傾注,圍繞著時間的巨軸不斷前行,因歲月積累而常新。
商品訊息簡述
:
- 刊別:月刊
- 級別:普遍級
- 出版社:藝術家
- 出刊日:2016/12/31
- 出版地:台灣
- 語言:中文
藝術收藏+設計1月2017第112期
文章標籤
全站熱搜